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汇率外汇汇率
日元升值-日元还有升值空间吗?
2020-09-17 02:18:31【外汇汇率】人次阅读
摘要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升值,为啥日本对美贸易失去了价格的优势?广场协议是美国实现美元货币贬值,而日本日元、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英国英镑等其他西方国家的货币需要升值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升值,为啥日本对美贸易失去了价格的优势?
广场协议是美国实现美元货币贬值,而日本日元、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英国英镑等其他西方国家的货币需要升值。这种美元升值的目的是为了美元在80年代初期的快速升值而其他国家货币贬值造成的全球经济萎靡不振的一种催化剂。
德国在广场协议之后也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出口贸易的疲软、制造业经济的衰退,可在不利的情况下也是一种机遇,德国为了防止资产快速上涨对房产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加强对制造业的升级,提升企业的品牌价格,包括汽车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使得德国经济在困境中闯出了一条更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路。
相反,日本在签署广场协议以后,国外资本大量涌入日本资本市场,土地价格在一二年内上涨了3、4倍,房价也是上涨了数倍,股票市场也是飞速上涨。以为日本可以通过货币升值、资产暴涨和股市暴涨就可以一劳永逸,还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和称霸全球,更无心于发展实体经济。
在1990年日本经济达到了癫狂状态后开始退烧,国外资本纷纷撤离。日本政府也意识到虚拟经济成就不了未来,利率开始大幅上涨,还断了房地产市场的粮,房价大幅下跌、土地价格暴跌、股票也出现了崩溃,整个日本经济出现了崩溃的状态。制造业早已在高房价和货币升值中失去了竞争力,这也造就了日本未来失落的20年。
日本快速升值是日本贸易失去竞争力的一种因素,而真正击垮日本制造业的是在日本升值中,太热衷于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等虚拟经济的作用,而迷失的打造制造业、树立品牌价值的意识,最终创造了后来的状况。还好日本的企业家有着对日本本土的眷恋之情,在国外投资的企业还在不断地为日本输血,使得日本还可以站在发达国家的行列中。
为何当年日元升值后会导致日本出口下降?房地产泡沫破裂?
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网络说法,认为是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大幅度升值,才让日本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增长低迷。
但其实广场协议之后,日元虽然大幅度升值,日本的经济增速却开启了更加快速的增长,直到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的经济才彻底陷入了增长停滞当中。
日元升值本身对于日本的出口确实是一个打击,但是当时日本的经济增长一部分来自于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向日本注入的大量资本,另一方面也是日本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强大高科技工业组群。当时日本曾经及全国工业企业的合力发展出来了一条半导体与芯片的制造业头部集团,这在全世界都没有任何可以与之竞争的对手,是日本经济强劲的重要支柱。
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经济却继续的增长,这时日本经济受到了最重要的打击,那就是美国对日本的高科技行业下手了,日本作为今天我国一样的对手进行了制裁和限制,甚至将大部分高科技的产能转移到了韩国,导致日本的实体经济遭受重创。
在那之后日本的实体经济虽然不行了,但是日本的房地产行业和金融服务业却在大量外资涌入的背景下上出现了繁荣。这带来了日本经济另一波上涨的狂欢,但是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的虚拟经济,注定不能走太长,在日本股市大幅度上涨之后最终迎来了拐点,房地产泡沫与股市泡沫同时破裂让日本经济陷入了低谷。
从那时开始,日本经济才进入了长期的低迷。所以说并不是广场协议本身让日元升值的结果造成了日本经济长期低迷,而是由于美国对于日本的制裁,让日本的实体经济遭受重挫才是问题的根本。
叙述日元升值汇率变化对日本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政治地位一落千丈,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在此背景下,日本举国上下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当时舆论认为:扩大出口,尤其是增加对实力最强、最为富裕的国家——美国的出口,是振兴日本经济的捷径。因此,日本政府在战后不久就提出了贸易立国的口号,把扩大出口作为国策。
为了发展经济,扩大出口,稳定的汇率是不可缺少的。战争结束后,美国方面作出了有必要加快日本经济复苏的决定。1948年10月,美国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决定将日本经济恢复作为美国的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了包括设置固定汇率在内的9项稳定经济原则。经过美国占领当局和日本方面的反复研究,终于决定自1949年4月25日开始,实行1美元等于360日元的固定汇率政策,这个固定汇率一直保持了22年,一直到1971年12月才正式改变。顺便提一下,当时,美国方面曾经有过让日元兑美元汇率固定在330日元等于1美元的设想,但到最后关头,由于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发展,将日元对美元汇率又下调了30日元,固定在360日元等于1美元,这使得日本经济界人士欣喜万分。
连续保持22年之久的360日元=1美元的固定汇率,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得日本企业能够在20多年的时期内,不必理会汇率的变化,而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新产品开发、扩大产品出口等方面,为日本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可否认,持续、稳定的汇率水平,对保证日本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扩大日本产品的出口,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经济增速明显加快。特别是60年代的经济增长倍增计划期间,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对美出口的增加,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长,使得长期以来一直扶植日本发展的美国,开始对咄咄逼人的日本产品出口产生越来越大的不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美贸易就开始摩擦不断。最初的日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棉纺织品等轻工产品方面。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贸易摩擦开始向几乎所有重要工业产品领域扩展,
随之而来的是,美国方面对日本的压力也开始增大,在金融方面要求日本将日元升值。
第二:
史密森协议后,日元开始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
在主要是来自美国的外来压力下,特别是美国政府于1971年 8月单方面宣布以放弃美元兑换黄金、对进口货强制性征收10%进口关税等为主要内容的紧急经济政策,从根本上动摇了布雷敦森林体系,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剧烈动荡,日元汇率开始上升。日本政府为维护360日元=1美元的汇率水平,多次让日本央行人市干预,抛出日元,购买美元,但这些措施都无济于事,日元汇率还在上升。尽管如此,欧美国家仍在不断批评日元汇率升值幅度不够。在此背景下,1971年12月,西方十国财政部长在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召开会议,决定将日元汇率升值16.8%,即1美元=308日元,并以此作为标准汇率,可上下浮动2.25%.同时,当时的西德政府也同意将马克对美元汇率升值13.8%.这就是被经济学家称为史密森协议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美国的贸易逆差继续扩大(比如1971年到1972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从27亿美元扩大到68亿美元,而日本的贸易顺差则从78亿美元增加到90亿美元),美元汇率仍在继续下滑,1973年2月13日,美国财长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0%,在此情况下,日本也只好让日元向浮动汇率制过渡。
从上可以看出,日元汇率制度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日元汇率从固定汇率制过渡到浮动汇率制,是在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之后才实现的。实际上,到了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日本产业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日本有条件允许日元升值的强大的物质基础。需要指出的是,日本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出口的增加,主要靠的是日本本国企业的发展,而不是通过引进外资,由外资企业主导本国产品出口来实现的。而且,日本企业的许多核心技术,都是自己开发的,这就为日本企业日后承受日元升值带来的压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美国则由于长期陷入越战泥潭,通货膨胀严重,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逆差,企业竞争力受到日本、德国等的严重挑战,不得不将美元贬值,以期摆脱困境。
由此可见,内因与外因(尤其是内因)的综合作用,使得日元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
后开始逐步走上升值之途。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外来压力已经非常巨大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在汇率制度方面的让步也是非常不情愿的,可以用“挤牙膏”方式来形容它在这方面所做的每一个让步。
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实现了浮动汇率制,从1971年开始到1985年之间,日元的汇率的升值过程还是比较平稳的,中间还有反复。但是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汇率的升值速度明显加快。
第三:
广场会议后的日元急速升值破坏了日本经济结构的顺利转轨
众所周知,1985年美英法日德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促使日元、德国马克对美元升值的协议,从此之后,日元汇率开始迅速上升,进入了长达10年之久的升值周期。到1995年,日元曾一度升至80日元等于1美元的水平。
广场会议后日元汇率的急剧升值,既是日本政府试图以此缓和日美贸易摩擦,避免两国关系恶化的举措,也与日本政府想借此机会提高日元国际地位,进而提高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有关。日本有些人士以为,经过战后40年的发展,日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日元升值意味着日本不但在制造业方面已经“打败”了当年的战胜国美国,而且在货币领域,日本也开始挺起了腰板。
日元的急剧升值,对日本经济最大的影响,是促进了日本企业的对外投资。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就掀起了一轮对外投资的热潮。比如,1965年度日本企业的对外投资金额仅为1.6亿美元,1970年度达到9亿美元,到1973年度增加到35亿美元。但此时的日本企业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等领域,是对日本国内经济结构的补充。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企业海外投资,主要是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为降低成本,占领海外市场,而被迫进行的海外投资。因此,可以说对日本企业来讲,广场会议之后的海外投资,显得有点仓促和无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日本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但此时日本在国际
上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仍然主要集中在汽车、钢铁、家电、造船等传统产业方面,在以信息产业、生化等为代表的高科技方面还没有发展到成规模的产业的地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传统行业的企业大量到海外投资,由于国内缺乏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接替出走的传统行业所造成的空白,形成了日本国内所谓的产业空洞化现象,破坏了日本经济结构的顺利转轨。
在正常情况下,假如接替传统产业的新兴行业己成气候,能够挑起日本经济的大梁,即使大量传统企业到海外投资,对日本国内就业和需求应该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日本经济很可能不会陷入长达十几年之久的低迷状态而不能自拔。但实际情况是,不但日本的大企业纷纷出走到海外投资办厂,而且为这些大企业提供零部件的中小企业为了继续向大企业提供产品,为了自己的生存,也被迫跟随大企业一起到海外投资办厂。有的日本大企业,甚至在自己到国外去投资办厂之前,要求为其提供配套零部件的中小企业先去投资,为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如丰田公司在中国的做法)。大企业和大批中小企业到国外投资,必然使得国内就业人数下降,导致内需不足。内需不足反过来又影响企业在日本国内的投资需求,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是致使日本经济长期陷入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面临升值压力,日元全力保持稳定
第四:
从1996年以后,美国政府开始改变汇率政策,美元汇率逐渐升值,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美元兑日元汇率一度升到1美元=140日元左右的水平,不过,进入2l世纪以来,特别是“911事件‘以来,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衰退边缘,再加上美国国内有不少人士认为美元币值被高估了10-20%,认为这是导致美国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美国政府又开始调整汇率政策,有意无意促使美元贬值。但是,对于美国政府的这种政策变化,日本方面非常不安,想方设法不让日元汇率升值。仅今年4-6月,日本政府就动用4.6万亿日元入市干预汇市,购买美元,阻止日元汇率升值。
日本政府干预汇市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企业产品的出口,以外需来弥补因长期萧条带来的内需不足。另外,在通货紧缩环境下,让日元汇率贬值,还能起到缓和通货紧缩的效应。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及经济界人士吃够了在条件不完全具备时贸然让日元汇率升值的苦果之后,现在开始清醒了,正运用各种手段来防止日元汇率的升值。
日元还有升值空间吗?
2015年预计大宗商品会维持在低位震荡 ,美元持续走强,日元仍会处在一个下降的通道之中。
至于日元的升值空间 ,再无地缘政治影响的情况下 ,要看经济周期热门外汇关键词:日元升值
很赞哦! ()
下一篇:比索洛尔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
日元升值-日元还有升值空间吗?相关内容

